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

托里县四举措技能培训提质增效

日期:2025-01-08 18:25:57 来源:托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点击:

托里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结合“今冬明春”冬季大培训契机,通过紧盯底数、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巩固成果四项措施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我县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紧盯底数“把方向”。一是精准摸排农牧民群众培训意愿。托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1月初依托各乡镇(社区)、妇联、团委等行业部门,对全县农牧民群众培训意愿进行深入摸排,在冬季大培训工作开展前共计摸排培训需求8000余人次,并按培训工种分类形成台账,提前做好培训计划。二是动态掌握规模型企业用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将县辖区规模性企业打造成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及时掌握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让企业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就能实现技能提升。截至目前已达成校企合作的企业1家,初步达成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2家。三是全覆盖摸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招工信息。人力资源服务指导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线上信息梳理等方式收集整理用工需求并按行业进行分类,打好“培训+就业”的基础,截至目前共收集用工岗位1000余个。

夯实基础“优机构”。一是按需新增培训工种。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地区“三大经济板块”发展方向结合我县农牧民群众的培训意愿以及企业用工需求,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研究同意后,在冬季大培训前新增工种7个,引进等级评价B级以上培训机构1家,进而填补了我县技能培训工种的空缺。二是优化调整现有培训工种。梳理近年来各工种的培训期数、人数、培训后就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冬季大培训前对8个工种的师资、教案、大纲进行优化。根据培训机构实际办学情况,选树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育婴员等5个工种定为特色品牌工种,注销常年未开展技能培训工种1个,确保技能培训工种与培训需求完美契合。三是严抓安全生产。为了确保冬季大培训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全面排除培训场所安全隐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消防大队、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教育局等行业部门,11月29日对托里县技工学校、4家民办培训机构开展一次“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现场指出安全隐患7处,给出解决建议7条,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截至冬季大培训工作开展前均已整改完毕。

强化服务“抓质量”。一是拓宽技能培训宣传报名渠道。线上设立培训报名咨询固定热线、微信号、QQ号,线下依托各村队(社区)劳动保障干事,线上线下动态联动,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受理农牧民群众关于技能培训的各类问题,截至目前已发布招生简章60余次,各渠道招生1000余人。二是开通技能培训“最后一公里”。为有效开通培训“最后一公里”直通车,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参加技能培训,托里县技工学校与民办培训机构分别在村队(社区)设立招生处和培训点,截至目前已将12期培训班开到村队,解决了497名农牧民群众无法到县城参加技能培训班的问题。三是优化培训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技能培训开班第一课,结合乡镇、村集体产业发展和县域特点等要素,确定培训内容,将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倡导“讲解为辅、操作为主”的培训模式、按需提供“滴灌式”精准培训的方式,不断的提高培训质效。

巩固成果“强跟踪”。一是周周有监督,月月回头看。职业能力建设室按照培训时长、工种明确每期技能培训班至少实地督导检查师资、考勤3次以上,按月为周期具体分析当月督导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创新举措,针对问题将提出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针对创新举措将推广学习。截至目前已对12月以来正在开展技能培训的班次实地督导检查25次,推广创新举措1条,反馈3条问题,目前均已整改完毕,保证我县技能培训工作能够持续向好。二是聚焦就业成效,校准培训航向。将培训后就业情况作为评估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职业能力建设室按月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至少跟踪100名培训后学员的就业情况,参照培训促就业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技能培训有效促进就业。三是设立举报信箱,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口设立举报信箱,职业能力建设室固定电话为举报电话,定期向社会收集各类虚假培训、时长不够、师资不符、未发证书等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15期,惠及群众598人次,其中脱贫户137人。培训提升了群众就业技能,增加了务工竞争力,为保证我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